小故事 2丨马修:年轻人要去做他们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公益领域的工作向来充满争议,场面上和场面下可能截然不同,马修和六耳们接受到的并不全是正面的评价。在我们甚少看到的地方,有相当多反对和评判的存在。每个人对于同志运动的理解很不同,单单在社群内部就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声音。对于多元平等社会理想的追求也体现在对其追逐的过程之中。即使大家最终的目标相同,也会在具体的达成策略上存在分歧。从最开始的理想出发,这条道路就不是必然笔直的,更何况这理想中本来就存在多元的空间。
在成都,我听闻过一个故事,故事中的马修被认为是一个比较“激进”的人。早年,马修和四川大学的校园组织合作准备开展一起 517 的倡导活动。这场活动得到了校方的批准,但在实操过程中,在广场上托起巨大的彩虹旗的行为引来了警察和相关部门的注意。据说,校方对于出现未预先通知的彩虹旗十分不满,这场活动导致 LGBT 组织与校方之间信任关系的裂痕,使得后续其他 LGBT 公益机构与校方的合作变得困难。
故事的真假,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其次。故事的流传正说明,在一部分人的心中,马修们的策略和方式并不受欢迎。他们担心,整个相对温和的 LGBT 运动会因此变得敏感。这便是某种吊诡之处,“社群”需要为 LGBT 正名,为少数争取和多数一样的平等权利,但又不想在当前国情之下僭越“自由”、“平等”、“权利”等词语的敏感地带。
马修说他们有接受过类似的看法,有人批评他们是在塑造个人英雄主义。
“说我们就是在塑造个人英雄主义,鼓励去跟政府作对。在他们的言论里面就是这样子。”
马修解释道,“其实我觉得激进本身就是一个有问题的词语,没有什么激进和不激进这种所谓的区分。如果你在当下做一件事情是正确的,那就是正确的。”
近年来,全国的 LGBT 运动中涌现出一批个性鲜明,严格采取正规法律途径敢于发声的人物:同性恋扭转治疗第一案的小振、同性恋教育权第一案的秋白、同性恋维权第一案的孙文麟、跨性别就业歧视第一案的 C 先生、状告广电总局的同志导演范坡坡……
马修与笔者谈起中大女学生状告教育部的当事人秋白,“也会有很多人批评秋白,说她激进”。我们也谈起在同时期,在世界各地某些地区发生过的一些青年人主导的社会运动。马修认为,问题在于大众是否有真的去了解过所发生的事件,有没有去参与讨论过那些议题,如果真的有去了解过,那问题的关键就不是激进不激进。
这种观点也很有道理:当人们更多地陷入“青年人的莽撞”、“社会秩序”等“伪命题”,背后真正需要被关注的社会问题、青年人发出的声音和社群的切实需要就被忽视了。将问题归结到呼吁改变问题人的身上总是十分容易的,这样解释起来很方便,几乎一劳永逸——一群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在荷尔蒙和“导向不良的网络信息”的控制下做出非理性行为。
“年轻人去做他们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可能他们过了几年会后悔,但它在当下的那个时间段是正确的事情,我觉得那就足够了。人都是在这样一个所谓的不断的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去反思自己的不足,也没有一个所谓的完美的人,或者是完美的项目,所有事情都是会有缺点,得看如何去处理。”马修说,他并没有太过于斟酌其中的用词,看起来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
(未完待续)
……
文章封面
Speak Out 现场大会照片 / 摄影:DreamPlus
文章来源
节选自《凌晨四点的太升南路》/ 杂志第 30 期
文案编辑
退堂鼓手 / 米尔克和他的朋友们
编按:
过去我们也认为同志的社群服务仅仅是为了给来访者提供便利的服务,让他 / 她们面对自我,迅速解决问题。但真正要推动受助者和来访者之前潜在的冲突,我们还是要让更多来访者走出来、站出来。无论是面对出柜、形婚、校园欺凌、心理、艾滋病等诸多攸关同志的议题。
未来,我们将通过文字记录、视频采访、公众演讲等形式,让更多受上述问题困扰的同志,逐渐走向公开的视野。如果你也有兴趣加入我们这个小计划,请写邮件至:
ithinkcool@gmail.com (邮件请命名为「小故事」)
▽ 点击「 阅读原文 」可预约心理咨询服务